
每一个患儿家长应该都遇到过孩子血象低的情况,此时医生可能会给予相应治疗。无论是升白针、还是增加血小板的药物或针剂,都是在刺激这些细胞尽快成熟。就好比有一棵苹果树,升白针就是用来给苹果催熟,让它尽快能够被采摘。但这样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如果只是一直催熟采摘,而不施肥浇水,这棵树就很难再长出更多苹果了。因此,做好营养支持就是在给苹果树施肥,这样才有养分孕育出更多的苹果。
所以,白细胞低的时候,不是打升白针就万事大吉了,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营养,吃够且吃对不但能帮助孩子的细胞更快回升,减少升白针的使用,还能在细胞低到需要使用升白针的时候,给细胞生长提供原料,帮助造血。

我们常说的血象低,在临床上是骨髓抑制产生的表象。
所有白细胞、红细胞和血小板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制造的。当孩子生病时,例如白血病会让骨髓产生病变,影响它的功能。同时,抗肿瘤治疗,无论是化疗还是放疗,都会对骨髓造血干细胞造成打击,使其造血能力下降,反映到血检指标上,就会出现白细胞低、红细胞低、血小板低。
白细胞低时,最容易出现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,此时孩子很容易发生感染、发热,同时伤口可能会有红肿。红细胞低的常见症状是贫血,孩子可能会乏力、头晕、呼吸急促气短、面色苍白,也会引起免疫不佳、消化功能受损。血小板低时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症,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,身体上可能会有青紫色块或者一些血点。
无论是白细胞、红细胞还是血小板低,都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,可能导致无法足量给药,甚至治疗被迫终止,也就是拖疗。那么面对血象低,从营养角度应该如何解决呢?

白细胞低的原因有几方面,首先是肿瘤侵犯了骨髓,或者是放化疗影响了造血干细胞,让白细胞的产生减少了;第二,感染也会增加白细胞的消耗,所以帮孩子做好防护,降低感染风险,对血象是很有帮助的;第三,原料不足。生产白细胞的重要原料之一就是蛋白质,如果蛋白质吃得不够,或者缺乏叶酸、维生素B12都会影响白细胞的产生。
所以我们需要保障孩子营养素充足,为制造白细胞提供原料。同时,也要关注孩子整体营养状况,因为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机能不佳,不利于身体制造各类细胞。

这期间饮食是很重要的,第一,热量吃够,不要让孩子的身体机能有很大的受损;第二,把制造白细胞的原料给足,吃够富含蛋白质、叶酸、维生素B12的食物;第三,根据医嘱配合使用一些口服药物或者升白针。

中性粒细胞低时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。不要吃不熟或者不全熟的肉蛋类食物,这些食物没有经过加热到全熟这个过程,吃了很容易发生感染。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也不建议吃,比如路边摊卖的熟食、卤味、凉菜、沙拉、鲜切水果、鲜榨果汁、腌制肉类等等,都容易被细菌污染。未经巴氏杀菌(一种高温灭菌技术)的饮品也不能喝,比如农场现挤的鲜奶,并不是原生态就更好,其实它的感染风险更高。
同时,自己买菜做饭也需要注意食品安全,包括买菜时生熟分开、食物尽快储存到冰箱里,因为常温下也容易滋生细菌。储存的时候注意生的肉蛋不要放到冰箱最上面,以免汁水滴到水果蔬菜上。一定要注意食品的冷藏冷冻的保存时间,尽量现做现吃。做饭中一定要勤洗手,摸过生肉、鸡蛋以后先洗干净手再去切水果,避免产生交叉污染。生熟刀具也要分开。


红细胞低的常见症状是贫血,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。
首先是丢失增加,包括手术失血、过度抽血或者放化疗,都会导致红细胞丢失增加。所以,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孩子的血象,每天都想抽一次看看情况,过度抽血只会让血象更差。医生给的抽血时间安排都是有考量的,遵从就好。
第二是生产减少,肿瘤侵犯了骨髓,红细胞造得更少了。而且当身体处于高炎症状态时,也不利于红细胞生成。另一方面,生产红细胞也需要很多营养素作为原料,包括蛋白质、铁、叶酸、维生素B12和铜,原料不足同样会影响红细胞的生产。
最后一点原因,也是营养不良导致的整个身体机能不佳。

当红细胞开始有变低趋势时,就一定要关注孩子的饮食,帮助孩子吃够,尤其是富含蛋白质、铁、叶酸、维生素B12、维生素C和铜的食物。
如果孩子被诊断为贫血,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判断到底应该补哪个营养素,因为贫血不一定是缺铁导致的。如果孩子不缺铁的时候,过量补铁对身体是不利的,特别是输血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后的孩子,过度使用铁补充剂可能会产生铁过载。当孩子红细胞很低,尤其是血红蛋白低的时候,要看平均红细胞体积(MCV)这个指标。当MCV也低、铁蛋白也低的时候,贫血的原因大概率是铁不足,才可以使用铁补充剂。
如果MCV高,叫做大细胞型贫血或者是巨幼细胞型贫血,需要进一步做血检判断应该补什么,可能是缺乏叶酸,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B12。查叶酸的时候要查红细胞的叶酸,而不是血清,因为血清中的叶酸是一过性的,不能代表身体的整个存储量。根据进一步检查结果,缺什么再补什么,也不要不查就全都补。叶酸的过量补充对肿瘤治疗是不利的,因为它会帮助细胞生长,包括肿瘤细胞。比如常用药物甲氨蝶呤,就是靠抑制叶酸来抗肿瘤。
另外贫血也有药物可以治疗,严重的时候医生也会考虑输血。

血小板低常见的原因首先也是生产少了。其次就是消耗增加,疾病本身、重症感染、还有一些药物,都会增加血小板的消耗。另外下肢静脉血栓也会增加血小板的消耗。这类血栓很多是因为长期卧床不动导致的,所以孩子在病房里也要尽量动一动。
同样,营养素的缺乏,叶酸、维生素B12、铜的缺乏都会造成血小板过低。最后营养不良也会导致整个机体功能不佳。

一方面要补充营养帮助身体维持正常功能,包括热量和蛋白质,同时让身体不要缺叶酸、维生素B12、铜等营养素。也不能缺维生素K,因为血小板低时特别容易出血,而维生素K和凝血有相关性。药物治疗包括升血小板针、口服药物及输血小板等等。

血小板低的时候,孩子流血后容易止不住,要避免吃坚硬锋利的食物,比如带壳的坚果、很脆的饼干、薯片。另外不要吃有抗凝血功效的中草药或者补品,包括灵芝、人参、冬虫夏草,其实这三种名贵补品都会影响凝血,如果在血小板很低的时候吃,出血风险就更高了。
最后就是增加出血风险的补充剂,比如高剂量的鱼油补充剂。吃鱼油本身没问题,鱼油也能帮助身体对抗炎症,但不是越多越好。儿童缺乏安全上限的数据,每天吃500-1000毫克是没问题的,不建议10岁以下小朋友每天使用超过2000毫克,除非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更高剂量。



推荐治疗期间的孩子吃优质蛋白,包括肉、蛋、奶、禽、鱼、虾蟹等。还有来自植物的大豆和大豆制品,比如豆腐、腐竹、豆皮等。

铁对缓解贫血很重要,红肉、肝脏、动物血,都富含铁元素。同时一些植物如豆类、菠菜、豌豆苗、南瓜籽等也是富含铁的。但在吃这些植物来源的食物时一定要注意,搭配维生素C才有利于铁的吸收。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,蔬菜有彩椒、西兰花、芥兰等绿色蔬菜;水果有猕猴桃、橙子、芭乐、鲜枣等。

动物肝脏、深绿色蔬菜。

奶、蛋、肉、鱼还有贝壳类。

贝类、蟹类、葵花籽、坚果、小米。

大豆和大豆制品、深绿色蔬菜。

深海鱼类、晒太阳(阳光在皮肤上合成)。但孩子住院或居家静养时就很难晒到太阳,尤其在冬天,而且维生素D食物来源比较少,推荐用膳食补充剂。

主要来自于深海鱼,还有核桃、亚麻籽等。
维生素D和Omega-3脂肪都是帮助身体对抗炎性环境的,很多种慢性疾病、包括肿瘤都会带来身体的慢性炎症。
总结一下,治疗过程中,要满足这些蛋白质和营养素,每天都应该给孩子选择富含蛋白质的肉蛋鱼虾贝这些食物,也应该每天吃蔬菜水果。

有家长经常问,五红汤、泥鳅汤、核桃炖蚕蛹、牛尾甲鱼、海参、阿胶等,是不是能帮助升高孩子的血象呢?
首先,如果光喝这些汤,意义并不大。汤里的营养素是比较少的,无论是五红汤、海参汤、甲鱼汤,营养素都比较少,基本都是水,所以往往是孩子喝汤喝饱了,但营养没有多少。这些食物只要做熟了都能吃,但不会有升高白细胞、红细胞或者是血小板的特效。
第二,要分清主次,这类食物只能是辅助使用。比如今天孩子饭、菜、肉全部都吃了,五红汤作为孩子的饮品完全没问题。但如果要依靠五红汤来帮助孩子升高红细胞、血小板、白细胞,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。
第三,最好选择常见、容易买到的食材。费劲去买甲鱼、蚕蛹,其实跟常见的鸡肉、鱼肉的效果大同小异,没有必要为此花费时间和金钱。

🌱期待美好发生。
—END—
图文编辑:RVCH项目组
彩虹有爱儿童之家(Rainbow House)
希望每个孩子都有甜蜜的童年和明亮的未来

“我们在这里共同努力,
为异地就医的儿童搭建「家以外的家」,
有爱的家。”
祝好:)善良的你
Since20200510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