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,它提醒我们正视死亡,并怀念那些已经离世的亲人

说起来,死亡也是我们无法避免的生命的一段旅程,它将我们每个人都带入了未知的领域也为生命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

当我们谈论死亡时,常常会感到沉重和无助,它似乎是一个终结,一个永远的别离。

但,在面对死亡时,我们的情绪只有恐惧和悲伤吗?

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死亡呢?

对于彩虹有爱儿童之家来说,死亡总是避之不及的一个话题。可能上次见面的小朋友还在活蹦乱跳,下次只能在重症监护室见到浑身插满管子的他们,我们只能默默许愿宝贝快点好起来。

白血病患儿小彬的爸爸说,每次在医院都住在靠窗的位置,不敢随意开窗,害怕孩子感染、发烧,每一次发烧用药就要花费800多元,运气不好的时候,这些都只是感染的开始,对于死亡,从来没想过,也不敢想……

倾听了很多家长和患儿的心声,我们更加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,也看到他们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与溃败。

因此,彩虹有爱儿童之家邀请了阿佬老师、高校老师、社工老师、志愿者朋友们一起开展了一期以「对死亡理解与感受」为主题的交流会。

在交流会中每位朋友都分享了自己的观点,也让我们很有触动,在清明节这天,我们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,以回应「我们如何面对死亡」这个议题。

以下内容节选自项目伙伴自述
仅代表个人观点
全文4203字
预计阅读时间:13分钟

志愿者小茹说:“亲人的离世就像一场小雨,它是慢慢的、持续的可能在后来的某一时刻突然爆发。比如,当你看到宫保鸡丁,就会想起你奶奶做的菜肴,然后身体骤然心疼和悲伤。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。

当初我奶奶离开的时候,我的心情比较漠然、很冷漠,但从生活中你就会发现,原来奶奶的印记已经渗透到你的生活中了,我看到某一个东西就会突然想起她。

那时我意识到,奶奶并没有从我的记忆中离开,而是当时我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大脑自动开启防御机制,才感受不到浓烈的悲伤

我觉得,对于死亡这件事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它客观的正视接纳自己的情绪,不要去抗拒它,悲伤就是悲伤,痛苦就是痛苦,它都是正常情绪的展现,让它自然的发泄出来

虽然我们内心无法完全地去避免一种本能的、情感的宣泄,那就让时间去疗愈这个伤痕

经年之后,自有成长!

///

社工罗老师说“死亡不是突然降临的,它是有过程的。“看着生命慢慢的流逝,是一种精致的残忍。

有一个小朋友,我们去医院看他的时候,他的身体出现了很大的变化,癌细胞的扩散导致了身体的浮肿、全身乏力没有精神、到后面眼睛也看不见了。

那个时候,我第一次这么清楚的意识到这个孩子的生命进入了一个倒计时。

在获知这个孩子死亡的消息的时候,我感觉好像有一种过电影的感觉,一幕幕场景在我脑海里炸开。我想起我们的第一次见面第一张拍合照第一次和他聊天

翻看记录时,我也会反思自己: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太到位呢?在他生命最后的阶段,我有没有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。在回顾这件事情时,这是无法避免的一场情绪的宣泄。

我想我们能做的是:为他们带去更多的欢乐,或许是一个玩具,或许是一次绘画课堂,又或者是一次游乐场的约定,让他们想起彩虹有爱儿童之家的时候,脑海里都是快乐的回忆,能够抵消在医院的痛楚。

跟每个孩子都有一段故事去回忆,我想是很值得的

///

社工美丽说:想到很小的时候,那时候爷爷还在,在他的影响下,让我觉得有人去世是村里最大的一件事。我会认真地听爷爷讲老人去世后所有的流程,并对此非常感兴趣

最让我感动的是,按照老家的习俗,人死第三天后要土葬在自家的坟地里,在土葬前,亲戚好友会抬着逝者的棺材路过村里的每一户人家,而每家每户都会在这时,在门口准备一个火盆,为逝者烧一些纸钱,送逝者最后一程。

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时,我都会觉得死亡是一件有情有义的事情。

2019年,我经历了爷爷的离世,为此也造成了很大的创伤,最痛的一点就是我听从家里死亡要避讳的观念,在只跟爷爷相隔一个房间的时候,没有勇气看他最后一眼,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都痛恨自己的懦弱。

2022年开始,我在彩虹有爱儿童之家开展社工服务。前后经历了好几个孩子的离开。有患白血病的孤儿,面对他的死亡,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是一种解脱,让他走,下一世过得更好一点吧

有患白血病、父母全力救治依然留不住的聪明小星,我不愿面对他的死亡,回忆起来都是不舍和遗憾

还有目睹父母在病床争执不休,却什么也做不了的白血病患儿安安。安安的离世让我意识到,或许在心跳停止之前,当一个人的心态和意志开始失落时,生命之火就已熄灭。至少面对安安的死亡,我是这样理解的。

经历过这些孩子的离开后,会让我觉得临终关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至少会让我有勇气和时间正视、接纳、面对死亡

阿佬说:我从小就跟死亡打交道,打得很紧密。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要考验你最能承受的这部分,但我相信,我们都有能力去承受

我爸爸在我14岁就走了。他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冷漠,因为我跟我爸爸的关系很差,他在医院的时候,我都没有去见他最后一面,这是一个冷漠的感受。

第二个是我妈妈,大概在我出来工作没多久,因为癌症去世的。我陪伴她三年,从肺癌到脑癌,再到解放。

忍受了三年癌症的痛苦,到她六十岁左右,最后在我们五个兄弟面前咽下最后的一口气的时候,那天我躲在医院的洗手间里哭了五分钟

后来到内地,我当时的第一个工作是接触存在离世风险的这类孩子。孤儿院基本上每年都有这样的孩子,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,要么是脑膜炎、要么是在帐篷里面烧车胎,冬天中一氧化碳毒,每年都有很多孩子在我身边去世。

但是在藏传佛教的信仰中,特别是一个一两岁的婴儿,蜡烛倒在帐篷里,婴儿在帐篷里被烧了,家人为他去寺庙祈福,家人觉得也是受够了今生的苦,这是他们的理解。

我对死亡的态度是,每一种死亡都是一次邀请。不管他是任何原因、任何的缘故,不管是他曾经经历过美好的事情或不好的事情,离开这个所谓的人世间,我都觉得是被邀请的。

所以我觉得还是怀着感恩的心,感恩曾经他活过也经历过人生最后一个阶段。

///

张老师说:我想到的是凡事都有定期。生有时,死有时,栽种有时,拔出有时,杀戮有时,医治有时。

当我们觉得死亡沉重的时候,是我们不愿意承认,我们也不愿意失去。我们只愿意看到新生命的到来,我们只愿意看到医治时的那个欢心,但是实际上我们的生命当中不可避免的就是有失去,有伤害,有死亡。

面对死亡时,我觉得每个人都很软弱即使你们是服务者,你们也很软弱。那么在这个软弱的过程当中,我们心中是可以不放大自己的个能量,不放大自己的能力。

我们都是软弱的,在目睹生命逝去的过程里面,我只是陪伴他,我不是拯救者。在幽暗的谷底里面,让他感受到有一个人在陪伴着他,那我觉得这本身已经是一个最好的陪伴者了。

总结就是,能否承认死亡,就是承认自己是一个陪伴者,而不是一个拯救者。

生命的逝去,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讲,它也许本身就是一种美丽

///

志愿者晓瑄说:我的家庭是一个信佛教的家庭,爸爸经常说,如果爷爷奶奶以后去世了,不能哭,因为哭会对他们的轮回不好。我奶奶也说,如果我们走了,你不要哭。

我爷爷奶奶也会谈论死亡的话题,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云淡风轻。他们跟我爸爸说,如果他们离世的话,一定要在家里停七天,不然对他们轮回不好。 

从宗教信仰的这个角度来说, 它帮助我从一种新的角度去理解死亡,可能我以后面对这些问题的话,可能会更加的超脱一点。

///

志愿者雪艳说:对于我来说,接受一个人的死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有句话说:死亡不是一时的暴雨,它是一生的潮湿。亲人的死亡会伴随着我的一生。

于我而言,死亡是一件很难以释怀的事,每每回想起来,都会觉得有所遗憾。我需要慢慢地缓解情绪,慢慢地接受死亡。

///

志愿者克布说生死是一个自然的现象。我们那里如果遇到七八十岁老人去世的时候,会感觉是一场庆祝。

会看到很多的像我这种二十多、三十多岁的人会聚在一起玩扑克牌。所以我感觉死亡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

虽然说人死是一个自然的现象,但是你真正的看到一个家里有血缘关系的人离开了的时候,你真的是不知所措。

社工M说:想起小时候,我觉得死亡是一个很恐惧的事情,不是因为死亡本身,我觉得是来自于我们对于死亡的避讳

比如说家里有人去世的时候,需要去做一些仪式,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,同时它也会给小朋友讲很多忌讳,感觉会很害怕。

最近一次面对死亡,是彩虹有爱儿童之家服务的这个小朋友。当我知道这个小朋友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的时候,我内心确实很害怕,因为之前跟这个孩子有接触过,就很恐慌,包括做梦的时候都会梦见这个孩子。

虽然家长不忍心告诉孩子他可能活不长了,但我觉得需要承认。面对死亡,就像张老师说的,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软弱的,让它去发生就可以了,最重要的是:面对死亡,你想如何去做

作为当下的我就会觉得,我们要把我们想做的事情抓紧去做了,不能让我们自己留遗憾。

///

社工小鱼说:我对于亲人的离世会有难过和想念,但是我不会沉浸那么久,死亡对于我来说没有那么恐惧。

生命的离开确实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,这个时候我们的情感、我们的流泪、情绪的短暂崩溃,我觉得都没有问题,不要去苛责你的眼泪和难过,你可以去哭,不要沉浸其中就好

其次是忌讳,我觉得中国人确实会比较忌讳说死或者死亡,尤其是一个很小的生命,我觉得这可能需要去正视,我们不要去忌讳这些事情。

希望我们可以把这种不忌讳的思考方式传达给家长,不忌讳可能一定程度也是另外一种勇气的体现。

希望以后遇到死亡时,我们可以好好道别在生命最后的时光,好好说声再见。

在面对死亡时,我们可以选择积极的态度,勇敢地迎接未知的存在。死亡并非是生命的终结,而是生命的一段旅程。

在清明节这一天,我们想分享给大家,正视死亡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,以更加真实和有意义的方式去生活,充满勇气和智慧的态度追寻生命之旅

///

最后,再次感谢参与本期「对死亡理解与感受」议题讨论的小组成员:阿佬老师、张老师、彩虹有爱儿童之家志愿者丁晓瑄、张红梅、王雪艳、陈思汝、克布以及彩虹有爱儿童之家项目组四位社工老师。